转载|广州出台“双碳”实施方案,同时布局碳期现货市场

发表时间:2023-02-25 09:00:00 文章来源: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

广州出台“双碳”实施方案,同时布局碳期现货市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广州报道


20227月广东省出台“双碳”实施意见后,2023221日,广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广州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关于低碳发展、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技术创新、生态碳汇、政策体系、市场机制、合作交流等10个方面重点任务,并按202520302060三个时间点三步走,提出了广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成全球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目标。

暨南大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沈洪涛教授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广州《实施意见》综合考虑了整体与局部,短期与长期,发展与减排,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并结合了广州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现状,提出了一套务实的行动方案。


立足广州实际调结构

能源结构调整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

广州在资源禀赋上有其特殊性,属于典型的能源输入型地区,本地能源资源总体匮乏、能源自给率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依靠外地调入和进口,本地可利用的能源资源主要为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资源开发程度已基本饱和,太阳能属于三类资源区,生物质能利用则主要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十二五”、“十三五”十年间,广州市能耗强度累计下降36%,下降幅度位居全国前列,这也意味着未来能耗强度下降速度将逐渐变缓。

基于现状,《实施意见》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方面,呼应了《广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的要求。《实施意见》在提出供应侧着力提升能源供给水平,在夯实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的同时,提升天然气供给能力,加快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并结合广州地理空间布局,提出了拓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灵活布局分布式能源站。

除了能源转型,工业领域的绿色高质量发展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至关重要。

2022年,广州首次提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强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的内涵,不仅是产业要低碳发展,更要发展低碳产业。

《实施意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着力做“加减法”。一方面,《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重点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对于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监管,《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已建项目的节能减排改造力度,有序淘汰产能过剩、落后的高耗能高排放企业。

 “ ‘双碳’不单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发展低碳产业不可能脱离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结合了广州制造业立市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一套务实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沈洪涛说。

值得注意的是,《实施方案》提出,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从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积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作为一个外向型城市,广州的对外贸易在经济总量中扮演重要角色。2022年,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9万亿元人民币,年度规模创历史新高,占广东省外贸总值的13.2%

 “在国际贸易形势相对复杂的大背景下,2023年广州的出口预计将面临一定的压力。《实施意见》中,广州提出了积极应对国际绿色壁垒的意见,这是面对目前复杂外部形势,以及在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影响现状和预期之下,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州在巩固其外向型经济作用的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沈洪涛说。

另外,《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完善“城市碳汇网络”的概念,要求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部分受访专家认为,目前业界对于“双碳”的关注更多聚焦在“达峰”层面,而“中和”层面是更长远的战略方向,碳汇与碳中和的概念更密切。


全面布局碳交易市场

广州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过去五年绿色信贷增长了2.4倍。但在绿色金融结构体系方面,广州面临着与全国同样的问题。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每年至少需投入数万亿元资金。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结构仍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间接融资为主,主要投向为大型新能源领域项目,如风能、光伏等。

对于投资回报不确定性较大的绿色技术前沿领域,如氢能、储能、碳捕捉等技术的投入,更需要发挥间接融资工具的作用。

《实施意见》基于当前绿色金融结构现状及绿色低碳产业未来发展的投融资需求,提出了鼓励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拓宽绿色低碳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碳中和债券等绿色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港澳地区相关机构参与绿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绿色创业投资基金投资。

 “引导更多直接融资进入绿色低碳领域,能进一步助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和金融业的高质量发展。”张立钧说。

碳交易市场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碳交易也是全球普遍采用的气候治理市场化机制,广州此次在碳排放权期现货交易市场全面布局,依托广碳所、广期所同时推进两大领域建设。

《实施方案》提出,依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截至目前,广州碳交易市场运行已超过十年。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广碳所自成立以来累计成交量均居全国首位。截至202212月末,广碳所累计成交配额2.143亿吨,占全国总量26.17%,位居全国第一;总成交金额达56.39亿元,占全国总量21.29%

在受访专家看来,依托日渐成熟的碳交易市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是广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发挥高水平对外开放窗口,参与国际碳市场的积极尝试。

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25个正在运行的碳交易体系,其所处区域的GDP总量约占全球总量的55%,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1/3,覆盖了17%的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还有22个碳交易体系即将运营。

依据国际成熟碳交易市场的经验,碳市场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另一方面更需要建立市场化的机制。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在跨境碳交易机制上的先行先试,在此基础上,以大湾区碳市场为试验田,探索跨境市场完善的制度,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并加速推动人民国际化进程。”沈洪涛说。

目前,我国在碳现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碳价方面,与发达国家碳市场仍存在一定差距。业界也期待通过碳期货市场的建立,推动期现货市场联动,进一步完善碳交易市场。

早在2021年,工信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委已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碳期货市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广州期货交易所推进碳排放权期货市场建设

沈洪涛建议,“无论现货还是期货市场,都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尤其是碳市场的定价功能。我们期待尽快推出碳排放权期货产品,使期货市场跟现货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其活跃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功能,从而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作者:郭晓洁  编辑:李博)

来源:21财经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