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伦理与政策、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伦理学专业 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人资环经济学 博士后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 访问学者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讲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政学院) 副教授、教授、博导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 教授、博导
暨南大学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 研究员
一、科研项目
1.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价值立场与政策选择”,2013.10-2018.4,15万;
2.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权利与善: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2009.9-2013.5,5万;
3.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代际气候正义研究”,2019-2022,10万,在研;
4.第52批(2012年)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立场研究”,2012.12-2014.9,5万;
5.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球工程的伦理研究”,2014.9-2017.9,8万;
6.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疫苗接种的伦理研究”,2019-2022,10万;
7.2009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公共气象信息知情权的伦理研究”,2009.1-2009.12,1万;
8.2011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气候变化的规范伦理研究”,2011.1-2011.12,1万;
9.2017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海绵城市与地产规划协同发展机制研究”,2017.1-2017.12,1万;
10.中国气象局委托课题“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与策略研究”,2017.1-2017.12,10万;
11.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雾霾治理的伦理研究”,2017.6-2020.12,8万;
12.江苏高校哲社基地重点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伦理研究”,2017.5-2018.8,2万;
13.江苏高校哲社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选择”,2011.10-2015.10,15万;
二、著作
1.《自然与道德:气候变化的伦理追问》,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版(江苏省哲社成果三等奖);
2.《权利与善: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江苏省高校哲社成果二等奖);
3.《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价值立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4.《伦理学与公共管理》,气象出版社,2012年3月版;
5.《发展的代价:环境与发展的伦理审视》,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
6.《低碳旅游的伦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7.《气候地球工程的伦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
8.《能源伦理研究》,气象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9.独译:《性别伦理学》,(英)帕森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10.独译:《复活看不见的手:为古典自由主义辩护》,(美)迪帕克·拉尔著,译林出版社,2012年9月版;
11.独译:《气候的文明史:从冰川时代到全球变暖》,(德)贝林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2.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5》,气象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13.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6》,气象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14.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7》,气象出版社,2018年6月版。
15.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8》,气象出版社,2019年待版。
三、论文
1.“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的伦理解析”,《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4);《新华文摘》2011第5期全文转载;
2.“以公共健康之名干预个人权利何以可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5期转载;
3.“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原则探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高等学校文摘学术文摘》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4.“地球工程的道德风险”,《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12);
5.“公平与健康: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健康伦理意蕴”,《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9);
6.“代际气候正义何以可能?”,《哲学动态》2011(3);
7.“气候变化的伦理、政策与法律应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1);
8.“地球工程的哲学反思”,《中州学刊》2014(2);
9.“对我国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思考”,《中州学刊》2008(2);
10.“以个人权利看待公共健康”,《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11.“公共健康保障中的政府责任”,《河北学刊》2010(1);(《光明日报》2010年2月23日论点摘编)
12.“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的冲突”,《湖北大学学报》2007(1);
13.“遭遇公共健康的生命伦理学”,《伦理学研究》2008(4);
14.“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伦理学研究》2006(5);
15.“应对气候变化责任主体确定的伦理原则”,《科学与社会》2015(2);
16.“西方几种主要人性观对人性的误读-兼及环境危机透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
17.“权利优先还是公共善优先-流行病伦理的社群主义视角”,《中州学刊》2006(2);
18.“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原则探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
19.“公共健康家长主义何以可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6);
20.“公共健康领域权利与善的冲突”,《学术论坛》2008(11);
21.“权利与善之公共健康伦理研究综述”,《学术论坛》2008(4);
22.“功利与正义:公共健康的伦理选择初探”,《学术论坛》2006(7);
23.“中英气候伦理对话:从分歧走向共识”,《阅江学刊》2014(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
24.“气候变化冷思考”,《阅江学刊》2014(3);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25.“应对气候变化的个体责任探究”,《广西社会科学》2017(6);
26.“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发展与公平的统一”,《生态经济》2016(3);
27.“公共健康领域权利与善的和解”,《医学与哲学》2014(4);
28.“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公平问题探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9.“气候地球工程的伦理原则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30.“儒家生态伦理传统的现代价值剖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31.“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球正义探析”,《阅江学刊》2011(3);
32.“气候变化的哲学批判”,《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6);
33. “经济理性批判与道德理性回归——以气候问题为例”,《阅江学刊》2015(4);
34. “ANT理论视角下的绿色气候基金组建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阅江学刊》2014(1);
35. “气候变化与人权:何种温室气候排放权”,《阅江学刊》2011(6);
36. “公共气象信息知情权的伦理反思”,《阅江学刊》2009(3);
37. “政治、经济与道德:地球工程的支持与反对”,《文化发展论丛》2013(1);
38.“代际气候正义的陷阱”,《阅江学刊》2013(3);
39.“个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伦理责任探究”,2012(5);《新华文摘》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40.“地球工程的政治影响”,《阅江学刊》,2016(1);《新华文摘》2016第11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6期论点摘要、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
41.“全能与全善的两难-《游叙弗伦篇》的伦理解读”,《四川大学学报》2010(6);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42. “以伦理视角审视气候变化的意义”,《阅江学刊》2012(1);
43.“东亚海陆源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探讨及启示”,《中国软科学》2016(8);
44.“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1);
45.“误读、陷阱与中国应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的新能源政策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7(5);
46.“生态文明与气候治理”,《阅江学刊》2013(6);
47.“京都时代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问题思辨”,《阅江学刊》2011(6);
48.“善治:自由与秩序的张力”,《阅江学刊》2013(4);
49.“中国能源碳减排评价研究”,《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
50.“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影响”,《对外经贸实务》2018(12);
51.“基于DEA-BCC模型的湖南省煤炭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中国矿业》2018(11);
52.“加快开展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必要性研究”,《环境与发展》2017(7);
53.“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阅江学刊》2017(4);
54.“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13(1);
55.“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影响要素指数分解及实证分析”,《环境科学》2012(7);
56.“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伦理责任评估”,《阅江学刊》2011(6);
57.“青海湖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6);
58.“青海湖地区耕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机制和趋势模型”,《水土保持通报》,2009(5);
59.“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09(6);
60.“社会正义是对健康的最好保障”,《医学与哲学》2006(5);
中国气象经济学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