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军

发表时间:2020-05-28 04:07:57 文章来源: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





姓名:史军

个人简介网页:暂无。

个人信息:

出生年月1978.5

籍        贯:湖北十堰

最高学历:博士

职        称:教授、博导

工作单位: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

邮        箱shijun88@vip.163.com

研究兴趣和领域

气候变化伦理与政策、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

教育经历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伦理学专业        博士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人资环经济学        博士后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                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讲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政学院)  副教授、教授、博导

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                                              教授、博导

暨南大学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                  研究员

科研项目与发表

一、科研项目

1.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价值立场与政策选择”,2013.10-2018.415万;

2.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权利与善: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2009.9-2013.55万;

3.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代际气候正义研究”,2019-202210万,在研;

4.52批(2012年)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立场研究”,2012.12-2014.95万;

5.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球工程的伦理研究”,2014.9-2017.98万;

6.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疫苗接种的伦理研究”,2019-202210万;

7.2009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公共气象信息知情权的伦理研究”,2009.1-2009.121万;

8.2011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气候变化的规范伦理研究”,2011.1-2011.121万;

9.2017年度中国气象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海绵城市与地产规划协同发展机制研究”,2017.1-2017.121万;

10.中国气象局委托课题“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与策略研究”,2017.1-2017.1210万;

11.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雾霾治理的伦理研究”,2017.6-2020.128万;

12.江苏高校哲社基地重点项目“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伦理研究”,2017.5-2018.82万;

13.江苏高校哲社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价值选择”,2011.10-2015.1015万;

二、著作

1.《自然与道德:气候变化的伦理追问》,科学出版社,20149月版(江苏省哲社成果三等奖);

2.《权利与善: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月版(江苏省高校哲社成果二等奖);

3.《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价值立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10月版;

4.《伦理学与公共管理》,气象出版社,20123月版;

5.《发展的代价:环境与发展的伦理审视》,科学出版社,20159月版;

6.《低碳旅游的伦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11月版;

7.《气候地球工程的伦理研究》,科学出版社,20163月版;

8.《能源伦理研究》,气象出版社,201812月版。

9.独译:《性别伦理学》,(英)帕森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月版;

10.独译:《复活看不见的手:为古典自由主义辩护》,(美)迪帕克·拉尔著,译林出版社,20129月版;

11.独译:《气候的文明史:从冰川时代到全球变暖》,(德)贝林格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2月版; 

12.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5》,气象出版社,201512月版;

13.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6》,气象出版社,201612月版;

14.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7》,气象出版社,20186月版。

15.主编:《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2018》,气象出版社,2019年待版。

三、论文

 1.“气候变化科学不确定性的伦理解析”,《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104);《新华文摘》20115期全文转载;

 2.“以公共健康之名干预个人权利何以可能”,《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5期转载;

 3.“全球气候治理的伦理原则探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高等学校文摘学术文摘》2017年第3期全文转载;

 4.“地球工程的道德风险”,《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12);

 5.“公平与健康: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健康伦理意蕴”,《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9);

 6.“代际气候正义何以可能?”,《哲学动态》20113);

 7.“气候变化的伦理、政策与法律应对”,《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1);

 8.地球工程的哲学反思”,《中州学刊》20142);

 9.“对我国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思考”,《中州学刊》20082);

 10.“以个人权利看待公共健康”,《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11.“公共健康保障中的政府责任”,《河北学刊》20101);(《光明日报》2010223日论点摘编)

 12.“生命伦理与公共健康伦理的冲突”,《湖北大学学报》20071);

 13.“遭遇公共健康的生命伦理学”,《伦理学研究》20084);

 14.“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伦理学研究》20065);

 15.“应对气候变化责任主体确定的伦理原则”,《科学与社会》20152);

 16.“西方几种主要人性观对人性的误读-兼及环境危机透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

 17.“权利优先还是公共善优先-流行病伦理的社群主义视角”,《中州学刊》20062);

 18.“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原则探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2);

 19.“公共健康家长主义何以可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6);

 20.“公共健康领域权利与善的冲突”,《学术论坛》200811);

 21.“权利与善之公共健康伦理研究综述”,《学术论坛》20084);

 22.“功利与正义:公共健康的伦理选择初探”,《学术论坛》20067);

23.中英气候伦理对话:从分歧走向共识”,《阅江学刊》20146);《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4期全文转载;

 24.“气候变化冷思考”,《阅江学刊》20143);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25.“应对气候变化的个体责任探究”,《广西社会科学》20176);

 26.“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发展与公平的统一”,《生态经济》20163);

 27.“公共健康领域权利与善的和解”,《医学与哲学》20144);

  28.“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公平问题探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9.“气候地球工程的伦理原则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30.“儒家生态伦理传统的现代价值剖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31.“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球正义探析”,《阅江学刊》20113);

 32.“气候变化的哲学批判”,《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6);

 33. “经济理性批判与道德理性回归——以气候问题为例”,《阅江学刊》20154);

 34. “ANT理论视角下的绿色气候基金组建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阅江学刊》20141);

 35. “气候变化与人权:何种温室气候排放权”,《阅江学刊》20116);

 36. “公共气象信息知情权的伦理反思”,《阅江学刊》20093);

 37. “政治、经济与道德:地球工程的支持与反对”,《文化发展论丛》20131);

 38.“代际气候正义的陷阱”,《阅江学刊》20133);

 39.“个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伦理责任探究”,20125);《新华文摘》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

 40.“地球工程的政治影响”,《阅江学刊》,20161;《新华文摘》201611期论点摘编、《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6期论点摘要、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

 41.全能与全善的两难-《游叙弗伦篇》的伦理解读”,《四川大学学报》20106);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42. “以伦理视角审视气候变化的意义”,《阅江学刊》20121);

 43.“东亚海陆源污染防治区域合作机制探讨及启示”,《中国软科学》20168);

 44.“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151);

 45.“误读、陷阱与中国应对: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后的新能源政策研究”,《青海社会科学》20175);

 46.“生态文明与气候治理”,《阅江学刊》20136);

 47.“京都时代背景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问题思辨”,《阅江学刊》20116);

 48.“善治:自由与秩序的张力”,《阅江学刊》20134);

 49.“中国能源碳减排评价研究”,《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1);

 50.“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影响”,《对外经贸实务》201812);

 51.“基于DEA-BCC模型的湖南省煤炭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中国矿业》201811);

 52.“加快开展我国气候可行性论证必要性研究”,《环境与发展》20177);

 53.“中国区域能源供给安全综合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阅江学刊》20174);

 54.“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统计与决策》20131);

 55.“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影响要素指数分解及实证分析”,《环境科学》20127);

 56.“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伦理责任评估”,《阅江学刊》20116);

 57.“青海湖地区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6);

 58.“青海湖地区耕地利用变化的动力机制和趋势模型”,《水土保持通报》,20095);

 59.“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分析”,《水土保持通报》20096);

 60.“社会正义是对健康的最好保障”,《医学与哲学》20065);

社会服务:

中国气象经济学会副主任委员;

江苏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气候变化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

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